《维克斯堡之役3》,感受美国内战!
来源:新闻头条
“九·一八”事变,在民间称之为“国耻日”,是说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9.18”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行动拉开了帷幕,也由此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东北的作战部队,编制为31个步兵师团,11个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兵力最盛时,曾经高达120万人。
日本陆军共拥有6个总军,分别下辖中国派遣军、关东军、南方军、第一总军、第二总军、航空总军等。关东军能在这里头占一个独立的军队编制,说明它的级别相当高。
在旧日本陆军中,关东军以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而著称,有“皇军之花”之美誉。
关东军侵占东北地区后,就开始“苦心经营”这片黑土地。
为了防止西边苏联的进攻,以及随时可以对苏联进攻,关东军开始在“满、蒙、苏”4700多公里的边境地带上,修筑各种军事要塞。
从1934年开始,直到日本投降前,他们共花了十几年时间。
这十几年间共修筑了17个要塞,分别是:珲春要塞、东宁要塞、鹿鸣台要塞、绥芬河要塞、观月台要塞、半截河要塞、庙岭要塞、凤翔要塞、富锦要塞、虎头要塞、霍尔莫津要塞、瑗珲要塞、黑河要塞、法别拉要塞、海拉尔要塞、乌奴耳要塞、阿尔山要塞。
这些要塞的工程量极大,共征用了上百万的中国劳工为其服劳役。
要塞修成后,侵华日军到处炫耀,将这庞大的军事工程体系,统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
在这些要塞中,以东宁要塞最为突出,它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东宁要塞是一个要塞群,包括飞机场10个,永久性工事400多个,野战炮阵地45处。
为此,前后共动用了17万的中国劳工,参加了要塞的修建。
据《东宁县志》记载,1941年时,东宁县的总人口,总共才3.5万人。可是关东军在这里驻扎的重兵:3个师团、1个独立旅、1个国境守备队,总兵力达到13万人。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远东战役爆发。
苏联主攻东宁要塞的,是远东第1方面军契斯科上将的第25集团军,下辖6个步兵师,9个机械化旅。
军队的武器装备是1669门大炮,266坦克,还有2个空军师的配合。
当时驻守在这里的日军,则隶属于日本关东军中精锐部队的第一方面军,他们只有一个大队。
战斗异常激烈,激战了7天,苏军共出动了一百七十多架次飞机进行轰炸,又向日军阵地倾泻下七千余吨炮弹。
炸弹将整个山体的表面都炸变了形,但日军凭借坚固的堡垒,给苏军造成很大人员伤亡。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可是要塞中的通讯设施已被炸毁,里面的日军并不知道日本已经宣布投降,在困兽犹斗中顽强的抵抗着。
苏联第25集团军打了10几天,付出这么重大的代价,一个小要塞居然攻不下来,有些着急,但再着急也没用。他们对龟缩在里面的日军是老虎吃刺猬——无处下嘴。
看样子只能另想办法了。
他们打听到,战俘营里有个日军第三军的后勤参谋,叫河野贞夫中佐,他曾经在东宁待过,于是火速派人将其从牡丹江运来。
带着劝降的任务,河野贞夫打着白旗来到要塞前。日军值勤的小队长山本准尉发现了他,把他带回掩体,他见到了齐藤俊治队长。
河野贞夫向他们宣布了天皇的《终战诏书》,并拿出大本营下达的向苏军交出武器的命令,最后沮丧地说道:“战争结束了……”
有了军令,日军这才确信了。但是他们提出要先火化阵亡者,包扎好伤员后,再出来投降,这需要时间。
有了准信就好,苏军答应给他们2天的时间。
日军随后把要塞里的50多个中国劳工处死,又把64名日本妇女孩子也用手榴弹炸死。
一切处理完毕之后,1945年8月28日上午,901名日军打着白旗走出掩体。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可以说是完全结束了。
在历史上来说,东宁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战。
战后统计:
守卫要塞的,是日本的783大队,他们的大队长是齐藤俊治。这个大队下辖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1个步兵炮中队和1个工兵中队等共计8个中队,总人数1200人。
最后战绩:被击毙300多人,剩余901人投降。
苏联红军投入兵力10万人,苏军战士牺牲1500余人,伤5000余人。
可以这么说,苏军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攻克东宁要塞的。
所以说,日本的关东军是日军中最顽固的侵略分子。
但是不管他们如何顽固,任何逆历史潮流的行为,都将在正义面前击得粉碎。
参考资料:《要塞简介》 东宁要塞博物馆 《日军侵华战争》 王辅
《历史教训——“九·一八”纪实》姜念东主编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
来源: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