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治疗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中医专家推荐这些养肺食疗方

作者:中华健康网 时间:2023-04-27 14:15 阅读:9040

清肺治疗仪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它是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2023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宣传主题为:“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该主题旨在践行“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理念,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起来,终结结核病的流行。本文指导专家1问:什么是结核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它是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2023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宣传主题为:“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该主题旨在践行“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理念,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起来,终结结核病的流行。

本文指导专家

1
问: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这种病菌会入侵全身的器官。按照发病部位不同,结核病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两大类。肺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的结核病;肺外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以外的结核病,如骨结核、肠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盆腔结核等。

2
问:肺结核的症状?

肺结核可疑症状是咳嗽、咳痰大于2周、咯血或者血痰,此外,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为肺结核其他常见症状。

3
问:结核病是如何感染、发病和传染的?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结核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取决于结核菌的毒力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通常无任何症状,但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病。

4
问:结核病的治疗原则

如果不幸患上了结核病,不要害怕,及时到正规专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积极治疗,绝大多数的结核病人都能“治愈”的。化学药物治疗是抗结核治疗的基石,抗结核化学治疗重要的是坚持“早期、规律、适量、联合、全程”的十字原则。如初治结核病患者按上述原则规范治疗,疗效可达98%以上,复发率低于2%,并可以有效减少耐药肺结核的发生。若不及时规范地彻底治疗,可以演变成为慢性带菌、复发、恶化、耐药等局面,导致难以治愈,甚至危及生命。

5
问:如何预防结核病

预防结核病的第一道屏障就是接种卡介苗,现今我国执行每个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卡介苗的政策。卡介苗是对人体基本无害而又能产生免疫力的活菌苗,有效接种卡介苗后能大大降低重症结核病的发生率。呼吸道传播是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因此,控制空气的污染是防止结核病的关键。主要的预防措施有:

(1) 结核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时应注意咳嗽礼仪,注意避让他人,并以手帕、纸巾或肘部掩口,将痰液吐在纸上烧掉或吐在消毒液中静置2小时以上。

(2)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不耐湿热、对紫外线敏感的特点,将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毛巾、手帕等物品煮沸10~15分钟。对衣物、棉被、电子产品、书籍等不能水煮的物品,可以在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或者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患者居住的房间也可使用紫外线灯消毒。

(3) 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减少空气中99%的结核菌。

(4) 尽量避免出入人员密集及密闭不透风的公共场所,外出尽量佩戴口罩。

(5)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勤换衣物、定期消毒等。

(6) 加强锻炼,生活规律,均衡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乐观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养肺食疗方

食疗一
太子参百合无花果瘦肉汤
食疗二
白果银耳羹
功效:清肺润燥。适用于经常加班熬夜或素体肺阴亏虚之人,症见干咳、口干舌燥之人。

食疗三
罗汉果五指毛桃猪肺汤
功效:清热化痰,补肺止咳。适用于素体肺虚,少气乏力,爱出虚汗,兼口干、痰黄黏难咯者。

科室简介

科室特色

随着医院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十余年来,我们致力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建立了咳喘病全程防治的专科理念。独创了温肺化痰,健脾补肾的中药"辛麻颗粒",并采用中药穴位敷贴配合中药穴位注射、自血疗法、中药浴足、拔罐疗法等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内外同治,标本兼治。明显减少了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咳喘患者的发病次数,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科室同时开设了慢性咳喘特色门诊,咳喘病俱乐部,由资深专家定期为患者进行咳喘病防治讲座,教会咳喘病患者学会呼吸保健操,定期举行病友座谈会,让患者加强对疾病的了解,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科室建设中,贯彻"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主线,以最佳的服务态度,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病人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

人员简介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委。

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内科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并将祖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与西医的长处相结合,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专长治疗咳嗽,尤其久咳、咽炎、气喘、胸背痛,急、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癌等疑难杂证及体质辨证养生。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或参加省级课题多项,曾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六全天(3楼3号特诊室)

周五上午(麓景门诊)

主任中医师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学博士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广东省临床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药学会重症医学用药专家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致力于呼吸与危重症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曾在德国汉诺威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访问学习,师从全国肺系疾病专家、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及全国名老中医陈镜合教授,擅长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哮喘、急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及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调理,熟练掌握纤支镜、机械通气等急救技术,在重症感染、休克等危重症的救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第六届“羊城好医生”称号。主持及参与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黄埔院区)

周四、周天上午(2楼1号诊室)

周五上午(2楼16号诊室)

主任中医师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医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运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救治急危重症,特别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呼吸道感染、肺心病、呼吸衰竭、肺肿瘤等疾病。擅长呼吸机的临床应用、肺功能检查及支纤镜的检查治疗技术。主持及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全天(2楼1号诊室)

周三下午(3楼3号特诊室)

主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肺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诊疗工作20余年,擅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及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具有较强的急救能力及紧急处理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尤擅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咳喘病,如慢性咳嗽,各种肺部感染性疾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曾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中医药局,省医学科研基金课题等多项,在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六全天(2楼1号诊室)

主任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年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成员,2022年内地援港医疗队队员,2022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病区支援医生,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间质病与肺癌专业组成员。从事医疗工作10余年,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学习,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强的急救能力,尤擅长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气胸、胸腔积液、肺心病等疾病的诊治。在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2楼1号诊室)

副主任中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阻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强的急救能力,尤其是重症肺炎、急慢性呼吸衰竭等疾病。主持省市级课题5项,在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出诊时间:周二、周三下午(2楼1号诊室)

主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擅长运用中西医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2楼19号诊室)

主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善于运用中医思维诊疗咳嗽病、喘症等,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出诊时间:周五下午(2楼19号诊室)

标签:
头条要求
推荐新闻
热门标签